六成中国人患休闲病 缘何放假比上班还累?

根据调查:中国人不太会休闲。中国人的休闲往往带有一些功利性,无法真正达到休闲的效果,从而让人过度疲劳,陷入亚健康的危机中。

“休闲娱乐”本应是人们紧张情绪的调节剂,提高生活质量的催化剂,但在生存压力迅速增加的环境下,这种闲适变得有些奢侈,也有些失序了。前不久,央视发布了10万人参与的《CCTV2011—2012经济生活大调查》,结果显示,超过七成的中国人每天的休闲时间不超过3小时,其中8%的受访者没有休闲时间。这些数字背后,隐藏着国人日益透支的健康和疲惫压抑的心理,有人形象地称这种现象为“休闲病”。

一放假,各种不适找上门

实际上,“休闲病”并不是一种新的说法。早在2008年,荷兰心理学家温格霍茨教授研究发现并命名了这种现象,指的是平时工作劳累,到了周末、假期或者解决了工作压力的时候,出现恶心、头痛等症状。最近,《生命时报》联合《12580生活播报》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,在近6000名受访者中,有六成人在假期中出现各种不适。温格霍茨教授在研究了2000名当地人之后得出结论:“休闲病”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、疲劳、肌肉疼痛、恶心以及感冒或者流感;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上这种病。

为什么忙的时候没有生病,放假了反而生病了呢?清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耿同超教授分析说,人在精神紧张的时候,身体处于兴奋状态,各种应激激素会被调动起来,免疫力也得以提高。一旦精神彻底放松,上述应激状态解除,免疫力也随之下降,于是之前积累的劳损和潜伏的病菌就一起爆发,导致人们生病。温格霍茨教授指出,这种“休闲病”归根结底是压力所致,尤其是那些追求完美、责任心强、对自己要求高的人。而这类人在工作中非常纠结,在工作之余也不善于休闲。很多人在星期一、长假刚结束的时候感到疲惫不堪,也是“休闲病”的表现。

休假为何比上班还累

上班时疲劳不堪,心里发誓周末和假期一定要好好休息,但是假期临近时,好像又安排了新的一大堆事情,给自己安排得满满当当。这种情况你一定不陌生,记者在采访后总结发现,导致假期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:

还债型。小周夫妇都是外企员工,平时工作繁忙,只能把孩子放在年迈的父母那里照看。到了周末和假期,他们才能有时间享受家庭团聚的乐趣。周六,一个人陪母亲去看病,一个人帮忙做家务、购买日用品;周日,他们再带孩子外出游玩。两天下来,他们两个人都累得筋疲力尽,星期一还要打起精神去上班。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资深心理咨询师刘宝锋说,这种情况在有老人需要照顾和有孩子的中青年群体中非常常见。他们对父母和孩子有长期的责任,应该保持持续的关注和随时的沟通,这样才能事半功倍。“处理亲情问题应该像润物细无声一样,不要突击式地给予帮助,未必是他们真正需要的。”

工作焦虑型。刘先生刚刚晋升,为了证明自己更优秀,他非常努力地工作。到了节假日,他不仅24小时都在工作,还把一大批工作带回家。有时候他因为放心不下,还要加班,自己感到非常疲惫。刘宝锋认为,这种休闲病类型是因为过分焦虑。“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要有所为有所不为。如果把工作和生活混为一谈,再把工作中的情绪带进生活,就会导致家庭矛盾,得不偿失。”

突击健身型。很多白领喜欢周末和朋友们一起打球,放长假的时候他们会背上行囊去远足。这样的初衷是好的,但是平时他们没有时间锻炼身体,所以一下子运动过度也会出现问题。北京体育大学人体运动科学系陆一帆教授说,运动需要持之以恒、渐进、个体化的原则。如果平时不锻炼,假期一下子运动太多反而效果不好,也容易发生扭伤、拉伤等意外伤害。最好的方式是每周锻炼3-4次,而不是集中在假期里。

疯狂娱乐型。耿同超告诉记者,节假日期间各大医院的急诊科医生都非常忙碌,因为那时来就诊的都是重病患者。就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,一位40岁的李先生被急救车送来,原来是中风了。根据家人的描述,李先生和几个朋友通宵打麻将,两天两夜没有合眼,结果赢得兴高采烈的时候,突然半边身体无法动弹。耿同超说,这样的病例非常多,一放假就玩得毫无节制,不顾身体是否能够承受。有些老年人不顾年纪,也想与年轻人较量一下,在外出旅行时疏于注意,从轻微的伤筋动骨到导致心肌梗死和脑梗等重病都有可能发生。

睡眠颠倒型。根据央视的调查,大多数中国人的休闲时间都是在看电视和上网中度过的,用一位网友的话说,就是“晚上熬夜,天亮躺下,起床继续上网,一整天都这样”。有些年轻人喜欢参与夜生活,晚上去唱卡拉OK、泡酒吧、逛夜店,天亮了才回家。等到上班了,他们再调整作息时间,一天都昏昏沉沉。刘宝锋说,不要把休闲当作另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,休闲娱乐不能盲目跟风、随大流,要结合个人喜好,找到真正喜爱且得心应手的方式,才是最健康的。

计划不周型。还有一类人就像勤奋的“小蜜蜂”,白天工作做不完,晚上继续加班,有时候还要通宵工作。事实上,他们许多工作都是无用功,疲劳的原因最终归结为时间管理不当。

全部分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