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季养生十个小常识 饮食要省酸增甘

春季养生小常识有哪些?现在已经进入春季,春季万物复苏,中医讲究顺应四时养生,不同的季节又有不同的养生之道。俗话说,一年之计在于春,春季做好养生对健康有很大好处。那么,春季有哪些中医保健常识呢?一起来看看吧。

一、春季中医保健常识:

1、养生要养体

春季养生保健养体重要的是一个“动”字,动字包括劳动和运动。任何劳动和运动,只要不过度,都对身体健康有益。这要求人们要勤于动,不要懒,动可以促进气血循环,懒则使气血流通缓慢。体育锻炼是一种锻炼,劳动也是一种锻炼,人体不断活动可以保证气血运行畅通,从而拥有健康的身体。

2、饮食要省酸增甘

春季属于肝气当令的时候,根据中医五行理论,肝属木,脾属土,土木相克,即肝旺可伤及脾,影响脾的消化功能。同时,中医认为,五味入五脏,酸入肝,甘入脾。因此,多吃酸味食物会增强肝的功能,使本来就偏亢的肝气更旺,对脾胃之气会有伤害。

春季为肝气旺的时候,肝气会影响到脾,所以春季脾胃虚弱的病症容易出现。而多吃酸味食物,会使肝功能偏亢。因此,春季饮食保养宜选辛味、甘温的食物,忌酸涩。饮食宜清淡可口,忌清淡、生冷及刺激性食物。此外,春季是蔬菜的淡季,但野菜、山菜其生长时间迟于一般蔬菜,并且富含维生素,可供食用。

3、养生先养心

养心就是要心胸宽阔,遇事不怒,想得开,放得下,始终保持心情平和。对待人和事,不要斤斤计较,要多为他人着想。过度的喜悦伤心,过度的愤怒伤肝,过于忧郁伤脾,过度的悲伤伤肺,过度的惊恐伤肾,要保持正常的七情。

养心要保持心静自然,不要过分关注自己达不到的事情,不要妄想,不要过分追求,要知足者常乐。这并不是说不要追求目标,而是要有目标就去努力。胜不骄,败不馁,聪明人背后有聪明人。追求过高了,一辈子也可能达不到。

4、调养精神

首先,春季养生应注意精神调养和睡眠起居。专家指出,春属木,与肝相应。肝主疏泄,在志为怒,恶抑郁而喜调达。因此,春季养生既要避免过度的愤怒,更要避免忧郁的情绪,要保持开阔的心态,乐观愉快。专家建议大家到户外散步,舒展身体,饭后或睡前适当散步,促进消化和放松心身,心情畅快,精神焕发。

但要注意,春天尤其是初春时节,天气变化多端,需要根据天气增减穿着衣物,预防感冒。适当“春捂”是必要的。春季正常的睡眠也非常重要,应坚持“夜卧早起”,顺应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,合理调整四季的睡眠和养生习惯,以增强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,避免疾病发生。

5、运动要循序渐进

春季养生应加强锻炼,即所谓的运动调养。冬季,人体新陈代谢重在藏精而非化气,各脏腑器官的阳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。入春后就要加强锻炼。建议大家到空气清新的地方如公园、广场、草地、树林、河边、山坡等,可以玩球、跑步、打拳、做操,形式不限,多活动,使春气正常升发,阳气得以增长,符合“春夏养阳”的要求。

年纪大、行动不便的人,在天气风和日丽、春光明媚之时,可以在园林亭阁空旷处凭栏远眺,以畅发气血,但不宜久坐,以免积郁气,阻碍气血运转。锻炼时需要注意,经过冬季的“低潮期”,人体肌肉松弛,关节和韧带也变得僵硬,中枢神经和内脏系统功能相对较弱。因此,锻炼时要循序渐进,做适当的准备活动,预防外伤。此外,锻炼后要加强保暖,避免受凉感冒。春季气候比较干燥,运动中会大量排汗,要及时补充水分。

二、春季养生5不宜:

1、春天情绪不宜过于平和

春季是一年中非常重要的季节。以往,人们常常提到养生就会说要保持心态平和,但春季养生有所不同。刘敏提醒说,“春天不要平稳,春季应该让心情欣然愉悦,秋天才需要讲求平稳。”

2、不宜吃香蕉和梨

中医认为,春夏养阳,所以春天应该多吃辛味的食物。比如,民间有说法在农历二月二吃春韭做成的春饼,韭菜具有辛味,可以生发,微微出汗,帮助体内寒气散发。此外,也可以多吃辣椒、萝卜等。

相反,滋阴寒凉的食物春季不宜食用(除非特殊情况),如香蕉、梨、百合、银耳等。特别是生冷的食物,如冰淇淋、冷饮等,会使寒气在体内积聚,导致脾虚,并引发一系列不适。

3、春捂不宜过度出汗

众所周知,“春捂秋冻”,但不是随便“捂捂”就能达到保健的效果。在捂的过程中,不要过度出汗。如果天气很热了还里三层外三层地捂着,出很多汗就不好了。

4、春季不宜过早穿单鞋

俗话说,病从脚下起。很多年轻女孩现在很早就开始穿单鞋,对身体非常不好。脚和小腿是人体三阴经和三阳经的总汇,小腿内侧为肝、脾、肾三阴经,外侧为胆、胃、膀胱三阳经,对人体来说非常重要。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暖,不宜过早穿单鞋。

5、雾天不宜锻炼

春季的到来,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锻炼的热潮,但在雾天不宜进行锻炼。雾珠中含有大量的尘埃、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,锻炼时由于呼吸量增加,肺部也会吸进更多的有害物质。

全部分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