煎中药教程

快节奏的生活有时候会让我们感到迷迷糊糊,生病了就想打一针或吃点药了事。但是其实许多病症使用中医的方子来治疗会更加有效、彻底。对于80年以后出生的人来说,熬药可能是一项技术活儿。其实熬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,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学习一下如何煎药吧。

一、备水

水是煎煮中药汤剂的最常用溶媒,通常选择洁净的冷水,例如自来水、井水等。当然如果有条件的话,使用蒸馏水效果最好。不要使用矿泉水,因为水中的矿物离子会与中药中的有效成分结合,影响药效。

二、选锅

瓦罐和沙锅是最好的煎煮器具。其次可以使用搪瓷和不锈钢锅,但要避免使用铝锅、铁锅和铜锅,以免金属材料与药物发生反应,影响药效甚至对人体产生危害。

三、浸泡

药材在煎煮前一定要进行浸泡。这是因为植物类中药多为干燥品,通过浸泡可以使药材变软,使组织细胞膨胀,恢复其天然状态,便于有效成分的浸出。

1. 浸泡时间:一般以花、叶和茎类药物为主,浸泡时间为30分钟;而根茎、种子、果实和矿物、甲壳类的药物需要浸泡1小时。总之,关键是要使药材充分浸透。

2. 加水量:最好是以水淹没药材表面约2-3cm的水位,或者用手轻轻按压药材,水面刚好漫过手背。通常一些花草类的药物吸水量较大,在浸泡半小时后水位下降,可以加入适量的凉水恢复到标准水位,然后开始煎煮。

四、煎煮

药材浸泡完成后,就可以开始煎煮了。

1. 煎药火候:一般的中药应先用武火煮沸,然后改用文火。但是一些治疗外感的中药,在煮沸后继续用武火煎煮约15分钟即可。

2. 煎药时间:一般中药的头煎需要20-25分钟,二煎需要15-20分钟;解表类中药的头煎需要10-15分钟,二煎需要10分钟;滋补类中药的头煎需要30-40分钟,二煎需要25-30分钟。

3. 煎药次数:理论上来说,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更好。但是实践证明,个别药物如白头翁煎煮一次就可以浸出90%以上的成分,大多数药物煎两次可以浸出80%~90%的成分,之后的煎煮效果不大。所以一般煎中药时最好煎两次。但是滋补类中药可以煎三次,一些剂量较大的处方也可以煎三次。

五、过滤

药汤煎煮好后,应立即倒出并趁热过滤,不要在锅中久置。否则含有大量胶质的药液会随着温度降低而凝胶,难以过滤,影响药效,同时还容易变质。

实际上,到这一步熬药基本完成了。但是在煎中药的过程中还有一些特殊处理的药材需要注意。

六、特殊处理

1. 先煎:一般是一些矿物、贝壳和角甲类的药物,由于其质地坚硬,有效成分不易煎出,所以一般需要先煎30-40分钟,然后与其他药物混合后再煎。常见的有生石膏、生龙骨、珍珠母、生赭石等。

还有一些有毒性的药物也需要先煎,长时间煎煮可以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。例如,乌头类药物经过长时间煎煮后,乌头碱会分解为乌头原碱,毒性只有原来的1/2000。附子经过长时间煎煮不仅可以降低毒性,还可以增强心脏的作用。

2. 后下: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易长时间煎煮的药物,需要在煎煮前10-15分钟加入锅中。常见的有霍香、钩藤、大黄等。例如,钩藤中含有藤碱,如果煎煮时间超过20分钟,降压成分就容易被破坏。大黄中具有泻下清热作用的成分是大黄甙,但是这种成分对热不稳定,长时间加热会分解。所以通常不采用长时间煎煮,而是采用后下的方法。

3. 包煎:一般是一些种子和个别的花粉药物,需要用纱布袋装好放入锅中与其他药物一起煎煮。常见的有车前子、旋复花等。例如,车前子容易粘锅糊化、焦化,所以需要包煎。旋复花的包煎可以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。

4. 溶解:使用热药液将药物溶解后服用。常见的药物有玄明粉、芒硝等。

5. 烊化:主要是一些胶类药物,使用热药液烊化后服用。如果与其他药物混煎会使药液的粘性增大,影响其他成分的浸出,而且胶类药物也会有一定的损失。所以采用烊化服用的方法。常见的有生阿胶、鹿角胶、龟板胶等。

6. 另煎:一些贵重的药物需要单独煎煮后,再将药液倒入一起服用。常见的有人参、西洋参、鹿茸等。

7. 冲服:一些贵重的药物细粉不能与其他药物一起煎煮,多采用冲服的方法,即将药粉溶于药液中服用。这样既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,还可以节省药材。常见的有三七面、羚羊角面、牛黄面等。

全部分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