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季已经慢慢离我们远去了,天气也越来越冷,最近冬天的气候已经逐渐显现。在这个季节交替的时间段,身体在适应季节变换的过程中,人的脾胃经受着考验。中医认为“脾胃为后天之本”,因此要根据个人的体质选择合适的食物,否则很容易伤害脾胃。那么在秋冬换季时如何养护我们的胃呢?下面一起来看看养护胃的秘诀。
一、“八宜”饮食原则
脾胃病需“三分治七分养”,很多人都知道这一说法。饮食调养是最直接的养护胃方法,也可以说是养护胃的重中之重。
中医有“胃喜暖恶寒”的说法,就是说胃对温度十分敏感,喜欢温暖的食物,而害怕寒性和冰凉的食物。因此,在冬季,生冷瓜果尽量不吃或少吃;在烹饪方面也要注意,凉拌菜也应少吃;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不宜直接食用,应放至室温或加热后食用。此外,胃病患者还要注意“八宜”饮食原则。
宜少宜精:
每餐饮食量要少,七八分饱即可,忌暴饮暴食。食物的品种和烹饪要精细易消化,粗糙的、含粗纤维的食物不易消化,还可能刺激胃黏膜,引发胃痛、饱胀等。
宜温宜洁:
食物温度要温暖适宜,不吃不喝冷的、冰的饮食,尽管天气寒冷,但是也应该不吃过烫的食物。食材一定要清洗干净,烹饪食物时也应该注意清洁卫生。
宜鲜宜淡:
食物一定要新鲜,不吃过期或放置过久的食物。烹饪食物要清淡,不吃油腻、重口味的食物,忌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宜软宜缓:
选择的食物要容易消化,烹饪时要蒸煮熟透,使食物松软易消化,少吃烘焙、烧烤、质硬的食物,以免对胃黏膜造成不良刺激,加重胃肠负担。进食速度要缓慢,细嚼慢咽有助消化,不可狼吞虎咽。
“病从口入”,饮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不小的影响。注意饮食调养,让胃也度过一个舒服的冬天。
二、分清胃寒还是胃热
在现代生活中,不良的生活习惯总是让我们的胃很受伤,胃痛也成为许多人常见的毛病。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陈小忆解释,中医认为胃病常分为胃寒和胃热,食物也有寒热之分,中医的治则是“寒者热之,热者寒之”。俗话说“病从口入”,吃错东西可是要伤胃的。
想要不伤胃首先就要分清楚是胃寒还是胃热——
【胃寒】
陈小忆解释,许多胃寒患者是由于不良饮食习惯引起的,比如喜欢吃生冷的食物,三餐不定时等不良的饮食习惯,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胃寒。胃寒的表现为胃痛伴有胃部寒凉的感觉,用暖水袋暖胃,疼痛就会得到缓解。常因天气变冷或者吃生冷食物后引发胃部疼痛或疼痛加重。
胃寒疼痛又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种,实证疼痛来势凶猛,疼痛剧烈,常因暴饮暴食生冷食物所致;虚证疼痛来势较缓,隐痛持续,常因气候或饮食稍不注意所致。
胃寒的人尽量不要吃生冷的食物,比如绿豆、西瓜、火龙果、柿子、藕、螃蟹等食物,否则会加重胃寒的情况,很伤胃。但可以适当地吃些暖胃的食物,如羊肉、猪肚、南瓜、核桃等温性的食物。在饮食中也可以加入姜、胡椒等调料。
食方:胡椒猪肚汤
——驱寒暖胃,适合脾胃虚寒者
白胡椒50克,少许姜片、猪肚1个。将猪肚洗干净,与材料一同放入煲中煮2小时,加食盐调味即可。
【胃热】
胃热,严重的被称为胃火。引起胃热的原因有很多,如嗜酒、喜欢吃辛辣的食物、喜欢吃煎炒燥热的食物等等。胃热的表现为胃痛伴有灼热感,常伴有口渴、口苦、口臭,甚至出现牙龈肿痛、咽干、小便短赤、大便秘结等症状。胃热的人喜欢喝冷饮、吃冷食,因为进入胃后会带来舒适感。
胃热疼痛也分虚实两种,实证即因胃火过旺,疼痛较剧并伴有烧灼感,口臭或者牙龈肿痛,大便干结。而虚证即因阴虚火旺,疼痛较轻,并伴有口干微苦、口腔溃疡等症状,过度疲劳会诱发或加重症状。
胃热的人和胃寒的人正好相反,要适当吃些凉性食物,如绿豆、冬瓜、莲子、苦瓜等。另外,还要注意远离煎炸、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,少吃羊肉、狗肉、胡椒、花椒等,否则会更加助长胃热的症状。
食方:海带绿豆粥
——去胃火
海带30克、绿豆30克、白米100克。放在一起煮粥,根据个人口味可加入白糖,做成甜粥。
三、有开胃止呕功效的七款水果药膳
橙子煎:取一个橙子,用水泡去酸味,加蜜煎汤频服。
甘蔗姜汁:取甘蔗汁加少量生姜汁,频频缓饮。
柚子皮煎:取柚子皮用水煎服,连服数天。
枇杷叶蜜:取枇杷叶洗净,在火上稍烤,抹去绒毛,加水煎取汁,兑入蜂蜜服用。
姜汁米汤:取生姜汁数滴,放入米汤内,频频饮用。
牛奶韭菜末:牛奶煮开,加入少量韭菜末,服用。
紫苏姜橘饮:苏梗9克、生姜6克、大枣10枚、陈皮6克、红糖5克,煎水取汁当茶饮,每日3次。
四、五色食物护胃远离癌
“红”是指西红柿(即番茄),每天吃一个西红柿,患上癌症的几率减少45%;
“黄”是指玉米、胡萝卜,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A,缺乏维生素A的孩子容易感冒、发烧、扁桃体炎;中年人易患癌症、动脉硬化;老年人易出现眼睛发花、视力模糊等症状;
“绿”是指防癌和降血脂的绿茶;
“白”是指燕麦片,它不仅可以降低胆固醇,还对糖尿病、减肥有特别好的效果,此外还可以通大便;
“黑”是指黑木耳,科学实践证明黑木耳能降低血黏度,每天吃5-15克就可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