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劳死,工作有那么危险?

“过劳死”的说法最早来自日本。过劳死是由于强烈的工作压力或应激导致致命性疾病的发作。尽管人们普遍认为“过劳”会导致死亡,但根据现有的医学文献,没有流行病学调查证据支持“过劳死”与过度劳动有关。

“过劳死”的说法最早来自日本。过劳死是由于强烈的工作压力或应激导致的致命性疾病发作。

尽管人们普遍认为“过劳”会导致死亡,但根据现有的医学文献,没有流行病学调查证据支持“过劳死”与过度劳动有关。

工作,有那么危险?

在很多人看来,各种工作和生活压力常常被认为是导致死亡的原因。当我们周围年轻的生命不断消逝时,我们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。

人们常常抱怨工作压力大,但这往往是工作适应不良的表现。确实,每一个社会人都肩负着工作责任,在急于赚钱的现代社会,谁没有压力呢?一个人如果没有基础疾病,工作带来的精神刺激和压力并不会导致“过劳死”。任何一种疾病,从出现症状到最终结局,都是一个过程。你的责任是尽早发现并重视身体的不适症状,医生的责任是根据症状及时而准确地发现病因,尽可能阻止疾病的进展,恢复身体健康,提高生活质量。

总之,“过劳死”大多是由于未正确或及时治疗原有疾病,再加上对身体症状的轻视或忽视,导致悲剧发生。而工作压力、过度劳累、紧张应激往往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,加剧疾病的进程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不能简单将办公室人员和IT界人士视为“过劳死”的高发人群,那些本身存在基础疾病,平时又缺乏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的人都属于“过劳死”危险人群。

过劳死的医学解释

如果非要用医学术语来描述“过劳死”,“猝死”是最为恰当的词汇之一,其中以“心源性猝死”最为常见。

“过劳死”并不是一个医学术语,在医学书籍中也找不到它的定义。它更像是一个描述社会现象的词汇,是人们无奈的呼喊。

医学上,猝死是指一个平时外表健康或病情已基本稳定的人突然发生“意想不到、非人为”的自然死亡。所谓自然死亡,是指排除了自杀、他杀、中毒、过敏和外伤等致死可能性。猝死常常在几秒钟至一个小时内发生,很少能挺过六小时。

如何判断“过劳”

“过劳死”的重要危险因素包括基础疾病、体质与遗传因素、个人习惯、气温和季节变化。

目前并没有对“过劳死”的医学诊断标准。目前,对“过劳死”的识别多是出于事后的责任追究或赔偿需求,才会进行风险因素评估,以评估过度劳动在死因中的所占比例。

从“量”的角度来看,可以考虑在死亡前的24小时内持续工作、死亡前一周每天工作超过16小时以上以及过去一个月的加班时间是否超过100小时等。从“质”的角度来看,也应考虑某项工作所带来的精神或身体负担,例如不规律的工作时间、频繁出差、轮班或夜班,以及工作环境的温度、噪音和时差等。

职场人应该如何应对

疲劳和疲倦是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,你需要做的是稍事休息,而不是依赖“外源性物质”来刺激疲惫的身体。过劳死的报道让人们都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。至少,它能让你意识到要注意休息,保持劳逸结合,确保充足的睡眠。

相关推荐
全部分类